氣象歷史課程構想

假如我未來去大學任教,我在想可以開一門氣象歷史課程。我想讓學生知道大氣科學發展過程中的時代背景,還有人物故事。

現代大氣科學的發展,應該是受惠於航空業發展,為了飛航安全而需要大氣的觀測資料和知識。後來的二戰期間,天空是重要戰場,大氣觀測資料的需求更大,也訓練出一大批軍用氣象人員。戰後,一小部分氣象人員投入大氣研究,提供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同樣是戰後,電腦開始用在民生用途,帶動氣象數值模式的發展。再之後,衛星開始發展,提供一個全新的方式來觀測大氣。有觀測資料,理論,模式等這些工具,大氣科學的研究進展一飛沖天。

在現代大氣科學的發展過程,很難不去注意到那個男人:Carl-Gustaf Rossby。他在航空業發展初期,提倡使用無線電探空儀來觀測大氣的垂直結構,發現大氣重要的長波特徵。他在MIT和芝加哥大學創立氣象學系,建立軍用氣象人員訓練課程,這些工作培養出許多未來的氣象大師。他預見電腦和衛星會改變整個大氣研究生態,鼓勵年輕科學家當先鋒投入這些工作。我想,在大氣科學發展過程中,Rossby是對的人並且出現在對的時間,造就他是現代氣象學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知道這些大氣科學發展的時代背景和人物故事,我相信可以讓學生對大氣科學有多一層連結。在學習大氣科學的專業知識時,如果多知道這些知識是在怎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產出,有哪些關鍵人物,我相信對這些專業知識會有另一層的體悟。至少對我來說,知道氣候模式的發展歷史,尤其知道模式一開始的動機是科學家試圖以物理數學來解釋大氣,這讓我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更深一層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