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doc心得:Part 1 - 簡介博士後 & 我的博後申請過程

(2022/03/15發表於個人臉書)

來到Princeton/GFDL做博士後滿兩年了。趁這個機會寫一下我博士後的心得。


這篇文章是博士後心得系列文的Part 1,想寫一下我對博士後這個工作的想法,還有我的博士後工作申請過程。Part 2寫一下在Princeton/GFDL當博後的一些心得,還有在Princeton的校園生活體驗。Part 3講一下COVID疫情對我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衝擊。我很不巧的博後剛開始一個月,就碰到COVID疫情,剛來到新地方,新工作,新生活就遇到COVID疫情,還蠻慘的。Part 4寫一下我參與EDMF CPT研究計畫的收穫,對GFDL模式的心得,還有在老闆Leo Donner身上看到的偉大科學家風範。Part 5寫一下在紐澤西的生活,跟密西根相比,有蠻多不同之處,美國每個州就像個小國家。


博士後工作簡介


在大氣領域,拿到博士學位後如果想繼續走學術,通常會找博士後工作 (postdoctoral jobs)。博士後工作大致上可區分兩種:一種是準備執行或正在執行的研究計畫,需要找個人來做計畫的工作,大多數的博士後工作屬於這一類。另一種是博士後獎學金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需要寫研究計畫來申請,通常也需要事先聯絡潛在的老闆 (host),看對方對你的研究計畫有沒有興趣。一般來說,博士後獎學金申請競爭激烈,畢竟研究計畫要夠傑出才能脫穎而出,拿到博士後獎學金的話也會是履歷上的一大亮點。


美國最知名的大氣博士後獎學金主要有NOAA Climate & Global Change (C&GC),NCAR Advanced Study Program (ASP),NASA Postdoctoral Program (NPP)。很多研究機構也會提供博士後獎學金申請,像 CIMES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odeling the Earth System, Princeton University和GFDL聯合成立的研究中心),CIRES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AA跟CU Boulder聯合成立的研究中心),CIMMS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Studies, NOAA跟University of Oklahoma聯合成立的研究中心)。很多學校也會提供博士後獎學金,這種類型的通常是開放給所有領域的人申請,像密西根大學的University of Michigan's President'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Program,就開放自然科學,工程類,經濟和政治學等領域的人申請。


不過不管是現有研究計畫底下的博士後工作,或是博士後獎學金,通常為期兩年,只有少數會延長到三年或五年。基本上,博士後就是個暫時性,過渡階段的工作,目標是希望多增加點研究經驗,之後能找到正式職缺,像是大學教授或研究科學家。打個比方,博士班可以想成是進入學術界前的職前訓練,博士學位就是修業完畢拿到的證照。博士後是在學術界第一份工作,也可以當成是學術界工作的試用期。表現良好可能就可以繼續留在學術界,表現不佳或是發現跟自己的志趣不合,可能就會選擇離開學術界。


因為博士後工作可以想成是適用期,所以最好在這段期間展現自己的研究潛力,像是多發點papers,擴展自己的人脈,單位允許的話可以試著申請研究計畫,如果有志教職的話多累積一些教學經驗等等。我申請博班時,周明達老師跟我說:他覺得博班唸哪間學校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第一份工作表現 (aka博士後)。我想周老師的意思是,不管博班唸哪,如果第一份博士後工作表現優異,更有機會找到學術界的正職工作。


既然博士後聘期很短,又有很多應該做的事,留在博班原學校,繼續跟著指導教授做博後似乎是個好選項。因為環境熟悉,又跟指導教授工作了好幾年,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工作習慣,不用重新磨合,做起事來也會比較快。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會建議,博士後絕對不要繼續跟指導教授做,連留在同個系所都盡量避免。幾乎所有人也會建議,博士後不要是博士班工作的延伸,應該要找相關但又需要學習很多新知識的工作職缺。會有這樣的建議,我想有幾個理由:(1) 擴展自己的研究範圍。研究範圍越大,知道的東西越多,越能找到有趣而且還未解決的問題。理想上是博班期間學到A技能,博士後學到B技能,自己融合發展出C技能; (2) 擴展人脈。學術工作需要合作,多認識點人,越有機會找到未來的合作對象; (3) 多一個在不同單位,跟不同人的學習經驗。博士班期間,受學校和指導教授影響很深,如果博士後還是在同單位,跟同個老闆,就缺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學習不同人的思考方式,體驗不同單位的風氣,這些經驗在未來的研究職涯發展和選擇上會很受用。


前言寫有點長,簡介了博士後這份工作的性質。接下來會講一下我申請博後的經過。


我的博後申請過程


不少人在博班口試之前就會找到博士後工作,或者說,是找到博士後工作後才訂口試時間。我不是,我是口試時間訂好後,才開始找博後工作。所以我那時候是一邊寫論文,一邊找博後,雙重壓力夾擊QQ


我在找博士後工作時,主要目標是雲參數法 (對流,層狀雲,雲微物理等)和模式發展工作。這跟我博士班的工作並不是直接相關,反而跟我碩班的工作更相關。這是因為做了一些研究題目以後,我覺得我還是對雲參數法和模式發展比較有興趣,未來想朝這方向繼續努力。


我博班老闆也知道我對雲和模式發展比較有興趣,據他友人的轉述:"毅軒改模式動作很快,像閃電一樣,但是叫他做些資料分析,他就坐立難安"。還有,"毅軒如果想繼續做輻射或是極區氣候研究,我隨便幫他寫封推薦信就行了。但他的真愛還是雲跟模式啊。"


因為我知道我博後想做的方向,我後來只申請了三個博後工作:一是做邊界層和對流參數法 (EDMF scheme),地點在GFDL, Princeton, New Jersey; 二是做淺積雲觀測資料分析 (ATOMIC, Atlantic Trade-wind Ocean-Atmosphere Mesoscale Interaction Campaign, and EUREC4A,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Clouds-Circulation Coupling in Climate),地點在CIRES, Bouldber, Colorado; 三是做雲和氣膠交互作用,地點在PNNL, Richland, Washington。我還看到幾個有興趣的工作,不過地點在加拿大或是歐洲,覺得博後去別的國家做,生活上還要重新適應,覺得有點麻煩,就沒有申請。


題外話,我第一個看到的工作廣告應該是CIRES那個。我是蠻想去CIRES的,因為2019年去NCAR參加workshop,對Boulder印象很好。而且我同年參加GRS/GRC,剛好看到計畫主持人之一Graham Feingold也會去,就跟他約時間聊一下這個計畫。Feingold還是我碩班指導教授陳正平老師的好朋友。不過後來CIRES很快就拒絕我了QQ


現在想想我申請博後工作還蠻任性的。因為雲參數法和模式發展的工作機會相對不多,最重要的是工作內容跟我博士班的工作並不是直接相關,雇主多少會有點疑慮。我那時候的打算是假如真的找不到,我老闆應該有錢可以留我一陣子,再大不了就回台灣。幸好,GFDL邀請我去面試,並且願意聘用我。在我答應GFDL後,PNNL的雇主Jiwen Fan有跟我的聯絡人們要推薦信,所以他們可能也有考慮我吧。假如兩個都有上,我博班老闆覺得GFDL比較好,因為學術上比較自由,PNNL是Department of Energy底下的實驗室,去了主要就是完成計劃工作,自由度相對較低。


GFDL面試


GFDL慣例好像會邀請面試者來實體面試,所以在我博班口試完兩週,十二月初就飛去GFDL面試了。出發當天有winter storm在New York/Newark附近,覺得不大妙,結果班機果然誤點了三個多小時才起飛。不過幸好有飛,要是班機取消我就很囧了。後來知道這是Princeton那年冬天第一場雪,我剛好碰到,運氣也是蠻好的。


面試流程是上午到GFDL,跟未來可能的老闆Leo Donner聊一下,像是這個EDMF研究計畫的細節,我做過的研究,還有對GFDL和Princeton的問題等。接下來去聽GFDL的一個正式演講。演講結束後我給一個非正式演講,我直接拿博班口試的內容來用。來聽的人主要是這個EDMF計畫的相關人員,主要合作者在JPL,所以有兩三位JPL的科學家線上參加,還有幾位我在GFDL的朋友。聽說這種演講通常會發公告通知所有GFDL的人,但當天好像有三場演講,所以我的演講就沒有特別公告了。演講完後跟Leo去附近的體育館買午餐,邊走邊聊研究,然後下午跟5位科學家面談(原本預定是6位,但有一位剛好出差),跟Huan Guo, Yi Ming, Ming Zhao等聊了一下,最後跟Leo Donner面談,結束一天的面試。


雖說是面試,但我感覺更像研究上的閒聊。沒有人問『為什麼你對這職位有興趣,為什麼想來這邊』或是『你能為這個計畫帶來什麼貢獻』之類面試常見的問題。就是單純研究上的閒聊,很像是研討會上遇到人就聊一下那樣。


實體面試完,我對GFDL的印象很好。在正式演講時,基本上有人有問題就會問,然後討論一下再繼續。這讓我覺得不像正式演講,而是個非正式的討論,大家互相交流,我覺得這才是科學交流的本質。如果演講只是展現做了多少工作,回答問題時展現你有多聰明,這些當然很重要,但總覺得那不是交流的本質。我自己給演講時也有類似的感覺,他們也是有問題就問,而不是留到最後才問,我在演講時不覺得自己在報告和找工作,反而覺得是來交流的,來學習的,這種感覺蠻不錯的。


剛好那時GFDL有認識的朋友,台灣朋友開治和我的密西根同學Matt。面試完有約吃飯,聊一下天,還有逛了一下普林斯頓校園,感受到常春藤學校的貴氣@@ 


面試完一兩週就收到GFDL的錄取通知,非常高興,也放下心裡一塊大石。我決定二月中上工,一月回台灣一趟,過了久違的新年,然後二月開車從密西根搬去紐澤西,沿途還去匹茲堡和Penn State找朋友。因為當時security clearance還沒跑完,所以我進不去GFDL建築,臨時辦公室在Princeton AOS系館Sayre Hall,然後COVID疫情就爆發了。在Princeton/GFDL當博後的心得,還有COVID對我生活和心理上的衝擊,留待Part 2和Part 3來講。


最後放幾張GFDL的外觀照。COVID疫情以來GFDL建築還是關著,所以我從來沒在裡面上班過@@。我跟Matt說GFDL建築跟我們密西根系館CSRB很像,都是四四方方的,所以我雖然第一次來但感覺蠻自在的,Matt說他也有類似感受XD


2020/02/17


2020/02/17


2021/04/05


2020/10/15


2021/02/04


2022/02/02


2022/02/02